时间:2016年8月15日(周一)15:30
地点:旗山校区理工3号楼303会议室
主讲:美国加州理工学院,Dr.Teddy Huang
主办:物理与能源学院
专家简介:Dr.Teddy Huang,Bruker Nano Surface高级应用技术开发科学家,主导AFM的电学与电化学相关应用的开发。南京大学本科毕业,2006年于Emory大学开始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连天泉教授。在Emory大学,他主攻纳米材料合成和激光光谱在光伏与太阳能燃料设备的界面载流子传输过程的研究。2012年,他作为博士后加入Caltech的Lewis组(人造光合作用联合中心)。在Caltech,他主要研究并优化纳米尺度的半导体/金属光电极的界面电化学过程,主要是用先进的扫描探针技术。已发表39篇peer review,总引用率>1700次,H-index 为18。
报告摘要:电化学主要是研究电子与化学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电子来引发化学反应。许多电化学应用都与日常生活有紧密联系,从化学加工到前沿在能源研究中R&D活动、生物系统、材料研发以及表面保护。宏观的电化学反应是电极表面的混杂异构的平均结果,包含了不同反应位点,依赖晶面属性以及表面缺陷。反应的多样性来自于结构、力学、电学以及电极表面的电化学特性。由于现代电极材料的纳米结构工程驱动,in situ和区域化技术对于研究纳米尺度的表面反应研究是必须的。为适应今天高度跨学科的研究需要,继续开发一种能够在电化学过程中同时获取相关微观多维信息的技术。本报告将介绍Bruker最新开发的能够批量、高质、稳定且便捷的扫描电化学(SECM)纳米电极探针(针尖尺寸小至50nm)。由此开发的峰值力扫描电化学显微镜(PeakForce SECM)能够实时地提供高于100 nm的电化学形貌图、电学图以及力学图。通过高带宽的电路设计,PeakForce SECM可提供高溶液中分辨率的纳米电学图像。文章中高亮了大量在当代多种跨学科研究中PeakForce SECM的相关应用。